×
清史研究

《清国史·忠义传》勘误二则

《清国史》为清代国史馆编撰的清朝史书底稿,记载清朝史事、典制与人物较为全面,是清史研究领域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然则书成众手,且缺乏统一修订,因此颇存讹误。现择二例校正如下。

一、《忠义画一传档正编》卷一六《萧震传 施大晁附》:施大晁“康熙二年进士”(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3册,第159页)。

按:“康熙二年”,误。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施大晁列于康熙十二年癸丑科三甲第30位,而康熙二年并未举行科考(朱保烱、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58页)。又,《清史稿》卷四八八《忠义二·叶有挺传 施大晁附》:“施大晁,福清人。康熙十二年进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页)康熙《福建通志》卷四三《选举十·国朝进士》“康熙十二年癸丑韩菼榜”列有“福清县施大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5》,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222页)。综上,施大晁中进士之年当为“康熙十二年”。

二、《忠义画一列传档后编》卷三八《郭沛霖传》:“(咸丰三年)诏两江总督怡长饬沛霖移驻通、泰适中之地,悉心经画。”(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4册,第151页)

按:两江总督“怡长”,误。除《清国史》所载之外,郭沛霖生平事略尚见于《清史稿》《续碑传集》、光绪《蕲水县志》等文献,其中言及两江总督饬令郭沛霖驻通、泰等地者,仅见《清史稿》“诏两江总督怡良饬沛霖移驻通、泰适中之地”(卷四九○《忠义四·郭沛霖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页)。时任两江总督之名讳,《清史稿》《清国史》所述不同。

据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总督年表》,咸丰三年,两江总督任上先后为“陆建瀛”“怡良”,陆建瀛正月离任,怡良二月继任直至咸丰七年四月,期间并无“怡长”者出任两江总督的记载(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71~1473页)。又,《清实录》“咸丰三年二月壬辰”条:“现已命怡良补授两江总督,星驰赴任。”(卷八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1册,第105页)《清史列传》怡良本传:“(咸丰三年)二月,授两江总督。”(卷四八《大臣画一传档后编四·怡良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827页)可见,《清国史》此处“怡长”实为“怡良”之误。

《清国史》为清代国史馆编撰的清朝史书底稿,记载清朝史事、典制与人物较为全面,是清史研究领域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然则书成众手,且缺乏统一修订,因此颇存讹误。现择二例校正如下。

一、《忠义画一传档正编》卷一六《萧震传 施大晁附》:施大晁“康熙二年进士”(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3册,第159页)。

按:“康熙二年”,误。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施大晁列于康熙十二年癸丑科三甲第30位,而康熙二年并未举行科考(朱保烱、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58页)。又,《清史稿》卷四八八《忠义二·叶有挺传 施大晁附》:“施大晁,福清人。康熙十二年进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页)康熙《福建通志》卷四三《选举十·国朝进士》“康熙十二年癸丑韩菼榜”列有“福清县施大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5》,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222页)。综上,施大晁中进士之年当为“康熙十二年”。

二、《忠义画一列传档后编》卷三八《郭沛霖传》:“(咸丰三年)诏两江总督怡长饬沛霖移驻通、泰适中之地,悉心经画。”(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4册,第151页)

按:两江总督“怡长”,误。除《清国史》所载之外,郭沛霖生平事略尚见于《清史稿》《续碑传集》、光绪《蕲水县志》等文献,其中言及两江总督饬令郭沛霖驻通、泰等地者,仅见《清史稿》“诏两江总督怡良饬沛霖移驻通、泰适中之地”(卷四九○《忠义四·郭沛霖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页)。时任两江总督之名讳,《清史稿》《清国史》所述不同。

据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总督年表》,咸丰三年,两江总督任上先后为“陆建瀛”“怡良”,陆建瀛正月离任,怡良二月继任直至咸丰七年四月,期间并无“怡长”者出任两江总督的记载(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71~1473页)。又,《清实录》“咸丰三年二月壬辰”条:“现已命怡良补授两江总督,星驰赴任。”(卷八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1册,第105页)《清史列传》怡良本传:“(咸丰三年)二月,授两江总督。”(卷四八《大臣画一传档后编四·怡良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827页)可见,《清国史》此处“怡长”实为“怡良”之误。

上一篇:简述欧洲满学研究——兼论清史研究在欧洲现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