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研究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征稿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围绕区域文化特色,开设特色栏目“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满非遗文化研究”和“满语文教学研究”。

“避暑山庄研究”:

举世闻名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古建筑宏丽,文物丰富,是清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涉及政治、历史、建筑、美学、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避暑山庄研究”栏目,拟作如下专题研究:“避暑山庄·清史研究”、“避暑山庄·园林建筑”、“避暑山庄·民族宗教”等。

“纳兰性德研究”: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著作颇丰。纳兰性德去世后,他的师友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为其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法、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此外,他还编刊过《大易集义粹言》《词韵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学报创设 “纳兰性德研究”专栏之初,即引起学界的关注,1986年在学术界居于重要地位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对学报——“纳兰性德研究”专栏充分给予肯定并做了专题介绍。

“纳兰性德研究” 栏目,拟作如下专题研究:“纳兰性德·清词研究”、“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研究”、“纳兰性德·佛学研究”等。

“满非遗文化研究”:

满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满族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的原生态文化处于消亡的边缘。如何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合理地传承和保护满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重要的研究课题。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种传承的机制,是活态的保护。

“满非遗文化研究” 栏目,旨在以学术体态,研究记录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满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满语文教学研究”:

满语,作为一种民族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已逐步走向消失。目前,会说满语的人仅限于黑龙江省富裕县达满柯乡三家子村及黑河地区的一些满族村屯中的老年人,大多数年轻的满族人已不说满语或根本不会说了。满文已成为一种古文字,真正懂得满文的人很少,因此抢救满语文的工作也就显得更加紧迫而艰巨了。虽然满语文在今天已不是主要的交际工具,但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语文,尤其是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满语文,具有极重要的学术研究与历史研究价值。由此,满语文的抢救与研究早已为国内外学者专家所瞩目。

“满语文教学研究” 栏目,旨在研究满语文教学的方法,传播满语文教学的经验,为培养满语及满文化研究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学报热忱欢迎学者、专家赐稿。

上一篇:贯通古今的治史风范贺戴逸先生九十寿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