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研究

“遗老遗少”的锅:《清史稿》为什么最终没有

中国古代有之后的朝代为之前的朝代修撰史书的习惯,比如元朝修《宋史》、明朝修《元史》、清朝修《明史》等等。1914年,民国政府设立“清史馆”来主持修撰《清史》的工作。

然而经过十几年的修撰工作后,《清史》最终却没有正式成书,我们今天只能看到一部《清史》的草稿而已,即《清史稿》。那么民国政府主持修撰的《清史稿》为什么没有正式成书呢?

所谓“盛世修史”,而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与盛世最没关系的时代。在动荡贫瘠的民国,《清史》的修撰也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清史稿》有很多错误,比如有十四人竟然同时有两个列传。

不过《清史稿》没有正式成书的主要原因是修撰者的立场。修撰《清史》是民国的北洋政府发起的,而北洋政府是清廷一样都是封建势力,所以《清史》的修撰者基本以清朝的遗老遗少为主。

修撰者一方面淡化清朝黑暗和列强侵略,比如清史稿》有关《南京条约》的记载竟然只有50个字而且完全不提割地赔款;另一方面无视近代化工业,比如开滦煤矿在《清史稿》中完全没有记载。

最要命的是,《清史》修撰者极端仇视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公开称革命党为“匪党”或者“寇”,称武昌起义为“谋乱”,称辛亥革命为“倡乱”,大力吹捧镇压革命党的清廷走狗。

北洋政府本来就是孙中山先生的敌人,自然支持纵容《清史》修撰者的反对立场。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共合作领导的大革命推翻了北洋政府,立场反动的《清史》修撰者自然是要倒霉了。

当时很多国民党员和支持者明确反对立场反动的《清史》,宣称要将其“焚毁”或者“封禁”。惶惶不可终日的《清史》修撰者担心《清史》无法成书,便强行出版刊印《清史》的草稿。

正因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清史稿》而不是已经成书的《清史》。不过虽然《清史稿》有很多问题,但它依然是如今研究清朝历史最权威的史料之一。

上一篇:清史皇太极得知多尔衮擅自撤兵,一怒之下撤了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