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研究

蜀人钟子丨蜀问录·胡传淮:清史视野里的张问陶

胡传淮先生

  【人物简介】胡传淮,生于1964年8月,四川蓬溪县人。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今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四川省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主要致力于清诗、巴蜀文化、方志族谱和乡邦文献的整理研究。出版著作《张问陶年谱》《张问陶资料汇编》《张文端公全集注》《遂宁历史名人研究》等70余部,发表论文、诗词、文史随笔300余篇。

  【阅读提示】:

  ◆要研究清诗,先选择一个地域、一个小群体、一个家族或者只是一个人,仔细读去,不要被《清诗纪事》中那些评价迷惑,这样庶几可得清诗之真。

  ◆张问陶在中国清诗史上成就卓著、地位崇高。其诗天才横溢,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李白杜甫转世、书法直追米芾的清代书画大师。

  ◆《朝议公行述》《遂宁张氏族谱》及《遂宁张氏家乘》的发现,对张问陶家世生平的研究有重大意义,而《张问陶年谱》之所能够得到完成正是得益于这些重要史料的发现,我相信这些史料必将对张问陶的思想、诗文艺术的研究有所贡献和推动。

  ◆在巴蜀大地各个历史时期都曾有一批数代传承、各具特色的文化世家,这些文化世家在中华文化殿堂上熠熠生辉。

  ◆一个人要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有所造就,就一定要集中自己的精力,努力去做自己愿意做而又有能力做好的工作。

  研究应该人无我有 具有本土文化特色

  钟永新:胡先生,您好,您是巴蜀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成果很多,首先请谈谈您是如何走上文史研究之路的?同时您曾受龙晦教授教益较大,蜀中前辈学者给您的治学启示有哪些?

  胡传淮: 1964年8月27日我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因河南历史文化名城淮阳是胡氏得姓始祖西周时陈国第一任国君胡公满的封地,也是胡姓发祥之地和血脉之源,故取名“传淮”,以示不忘胡姓传统根脉在淮阳。

  小时候,我就喜欢刨根问底。因为常听老农忆苦思甜,就向他们讨教村史社情的文字记载,老农告诉我:“哪有什么文字记载哟,全部是凭脑子记、口头传下来的。”那时我就想,将来我有文化了,要把农民们讲的东西记下来。

  读中学时,见《历史》教科书后附有“乡土教材,各地自编”。我就问老师:“我们有自编的乡土教材吗?”老师说:“我们这里还没有。”于是我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编本乡土教材。

  后来在读大学的岁月里,我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认真研读历代诗词小说,准备毕业后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由于人生有了目标,精神便有了寄托。然而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呢?我的老师、四川教育学院(今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国学研究家龙晦先生曾对我说:“四川的学者应该把研究的目光瞄准在本土历史文化上,就如同土特产,人无我有,具有特色。”

  又说:“要研究清诗,先选择一个地域、一个小群体、一个家族或者只是一个人,仔细读去,不要被《清诗纪事》中那些评价迷惑,这样庶几可得清诗之真。”

  这些话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我想,许多外地学者都重视巴蜀文化,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岂能视而不见?心中的盲点蓦地消失,心情自然舒畅起来。故而我把研究目标瞄准在巴蜀文化,定位在明清文学上,并集中到遂宁籍宋代学者王灼、明代女散曲家黄峨、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三人。

张问陶画像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张问陶研究

  钟永新:您对被誉称为“清代蜀中诗冠” 的张问陶研究最为着力,能否简述一下您在张问陶研究领域的主要经历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如何看待张问陶在中国清诗史上的地位成就?

  胡传淮:大学毕业后,我教了几年高中语文。至1993年7月,我调到四川省蓬溪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专门从事巴蜀文化、地方文献和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工作。

上一篇:图说清史:道光朝文渊阁大学士耆英出生日期的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