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失联”的名人
马航失联,至今不知所踪,各国联合搜索,全世界翘首以待。在期盼“黑匣子”揭开真相之时,不由得想起中国古代那些迄今仍下落成谜的“失联”名人。
老子去哪了?
《庄子·天道篇》记载:老子退隐后“东归”
老子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拜访过老子,也就是史说的“孔子问礼”。老子的最终归宿,一直是个谜团。历史记载,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开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挽留著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关于老子此后的行踪,一种说法是老子点化了尹喜,尹喜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老子观盩厔依山傍水、峰峦起伏,风景异常优美,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遗址即今存的楼观台。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楼观台八公里的西楼观,故有学者将此地定为道教的发源地。另一种说法是老子出关后骑着大青牛继续西行,再往后就音信全无。有人说老子出散关,经流沙奔印度去了。还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教归隐的老者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第三种说法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庄子·天道篇》中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从周王朝离职后便“归居”了。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故称“东归”。老子东归的事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儒家著作《礼记·曾子问》中都有记载。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只有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有文献根据,其它的说法,还有待学术界提供新证据。
西施去哪了?
《吴越春秋》记载:“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身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凭着自己的美色和才华周旋于吴国宫廷之内,为勾践递送情报,在勾践灭吴的过程中发挥了不下于一个军队的重要作用。但奇怪的是,当吴王夫差遇难,勾践重新执政之时,西施却神秘地消失了。那么西施究竟去哪里了?
第一种说法:随范蠡归隐于五湖。西施和范蠡本来是情侣,后来西施为了救国,两人只能为国牺牲自己的爱情。待到西施功成归国后,范蠡认为勾践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共安乐,再待下去会有危险,建议西施随他一起逃走,归隐江湖,不知所终。唐朝的《吴地记》转引东汉《越绝书》这样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唐代诗人杜牧在所作《杜娘诗》这样写道:“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代指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关于范蠡这样的记载“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根据这些记载,明代的戏曲作家梁辰鱼编成了颇具影响的《浣纱记》。
第二种说法是西施被沉水而死。这种说法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墨子·亲士》:“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把西施被沉于水中解释为是因为她的美丽。《修文御览》转引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到皮囊里沉到江里去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施沉水是勾践吃醋而为。《吴越春秋》记载,越王“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灭吴之后,勾践不想让自己心爱的女人落到别人的手中,于是下令将西施鸱夷沉江。
此外,还有西施不慎落水而卒的说法。由于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国灭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
建文帝去哪了?
明末帝崇祯曾言: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朱元璋死后,由于皇太子朱标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先他而死,乃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后世也称为明惠帝。然而,在惠帝刚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就夺取了帝位,以讨伐齐泰、黄子澄为名,起兵北平(今北京),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陷了京师(今南京),燕王即位,是为成祖。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后,有关惠帝已经出逃的传闻颇多,明成祖对此总是不放心,这件事也几乎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综合各家说法,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
上一篇:郭沫若让溥仪跟着他研究清史, 溥仪只说了一句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