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研究

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凭什么能带领偏安一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并不多见。其中,“千年之内,三建其国,愈扩愈大”的女真族显得尤为辉煌。

这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称谓。相传在尧舜时代,这个东北民族就已经与中原开始了交流,当时称为“肃慎”。到了9世纪又改称“靺鞨”,并统治了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的一部分区域,唐朝诏令升格为“渤海国”。12世纪,完颜阿骨打统一各部后起兵反辽,建立了金政权,甚至曾让南宋称臣,提出“中华一统”。当这个民族三度崛起时,已经发展为满族,建立的大清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更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辽阔版图。

当人们再次回首,不禁向历史发出疑问,为何这个偏安一隅的民族能够入主中原,开启近300年的统治。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刘文鹏在《问清:他们的清朝》中谈道,任何一个政权的开创者都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要能征善战击败对手、要有智慧驾驭政权、要有好运并且抓住天赐良机。

《问清》将跌宕起伏的清史,聚焦于转动历史的11位重要人物身上。而要追问金戈铁马走向大一统的这段历程,自然离不开统一女真各部的奠基人努尔哈赤、打造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皇太极,以及抓住时机入主中原的摄政王多尔衮。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点击下方卡片搜索【清军入关】,观看最新纪录片

?搜更多精彩内容

清军入关

从牛录组织到八旗铁骑

1583年,努尔哈赤以父祖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征讨女真各部。这是明朝喜闻乐见的,他们对女真人分化统治,使其相互攻杀,以便驾驭。而努尔哈赤也保持着对明朝俯首听命、按时纳贡,以征得明朝信任。

随着势力不断壮大,努尔哈赤逐渐靠近蒙古人的领地,他看重擅长骑射的蒙古人,以满蒙联姻的政策强化与蒙古各部的联合。与汉唐时期冒名顶替的公主不同,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娶了货真价实的蒙古首领之女,康熙等历代大清皇帝也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草原。这种政策一直坚持落实到了清末。与此同时,蒙古人也成为了满人在战场上坚定的盟友,一同开疆拓土、争夺天下。

随着归降、投附者不断增加,努尔哈赤建立了牛录组织。这不仅可以维系各部族首领的忠诚,也保持了努尔哈赤的绝对控制和指挥权。每牛录有300士兵,闲时生产,战时出征,各自家属也归属于这个牛录。原部族首领担任牛录首领,即“牛录额真”。如果部族人员众多,可以编为数个牛录,牛录额真由原首领的子侄分别担任,并能够世袭。当各牛录获得狩猎品和战利品时,必须全部上缴努尔哈赤,由他统一分配。而各牛录分得的财产,由牛录额真统一分配给所有部众,私藏者将处以重罪。

牛录组织正是满洲八旗的前身。1607年,努尔哈赤将所有牛录归并在黄、蓝、白、红这四旗之下。随着他的子侄陆续长大,又扩展为八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这八旗是努尔哈赤为后世子孙留下的庞大基业,相当于将自己的全部家产均分为八份分给家族成员。但由于八旗的私属性质,也使成员之间展开了对八旗的无尽争夺。

八旗军队作战强悍,如入无人之境。努尔哈赤征战四十年,统一女真各部,联络蒙古,并攻占了几乎明朝在关外的所有地域。而明朝万历时期也对辽东防守日渐松弛,当意识到努尔哈赤的威胁时,早已于事无补。

外部大团结和内部向心力

努尔哈赤的接班人皇太极,更加重视多民族文化融合,尤其是汉文化。山海关外的宁远大战中,明军火炮让八旗军队死伤惨重,而想要发展火器就要依赖汉人。除了八旗蒙古之外,皇太极还编设了八旗汉军来弥补火器和水战的短板。明军在关外成建制的归降,得到了皇太极的重用,八旗汉军火炮队很快将战势扭转。

皇太极对汉蒙藏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始于皇太极的征召儒生、恢复科举、尊崇士人,也成为了后来清朝坚定推行的一项政策。由此脱颖而出的汉人也在清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明朝大厦将倾之际,多尔衮原本计划再次入关掳掠。但是汉族文臣范文程的一番奏对,改变了多尔衮的决定。“天下久乱,百姓思定”,大清逐鹿中原需要得到明朝遗民和百姓的支持,应该转而集中力量打击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这一决定减少了八旗军队在战场上遇到的阻力,甚至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决定也直接改变了中国历史。

除了对外团结各种力量,满人也不断进行内部整合,保持向心力。清朝统治高层有萧墙之祸,但无分裂之乱。一旦新君即位,各派势力便会很快整合,继续之前的政治规则。这种罕见的团结,极大地助力满人走向强盛。

上一篇:都说清朝无能,但他为何可以,给我们留下900多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