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一百多年的清史,啥时候能整完?别着急,
众所周知,二十四史中是不包括《清史稿》的,当然,也有“二十五史”的说法,这个说法中就包含了《清史稿》了。只不过,将《清史稿》列为正史并用“二十五史”来统称,终究还是不太严谨的。自《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到《明史》都是完整的史书,而唯有“清史稿”以稿本为称呼,可以知道,实际是与二十四史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不太完善的项目。
清史稿修于民国年间,是以清末民初的大家赵尔巽为首,组织一大批有学问之人编纂而成的,当时赵尔巽任清史馆总裁,赵尔巽去世之后由柯劭忞接管。
可惜,一方面与之前的朝代设立一个国史馆,由总裁官统一指挥,共同整理编纂不同,民国时期的很多学者都是在家修的,组织较为散漫,且众人水平参差不齐;而另一方面,适逢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经费难以维持,所以清史的编纂历经了一波三折,最终只完成了清史稿的编纂。 清史没有修完,一直成为中国人的遗憾。加之上世纪60年代,台湾为于大陆争正统,组织学者编纂了《清史》,更加使得大陆修《清史》迫在眉睫。 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的倡导下,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纂修清史的报告,由清史学界的大家戴逸先生出任首席专家,启动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继民国清史稿之后,编纂一部真正的断代史。
我们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术研究之中,已然改变了此前用手书写的局面,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因此,速度也应大范围的提升,那么,为什么“清史”编纂工作至今已经将近20年了,仍然没有面世?实际上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是一个大项目,涉及方面众多。 与以往朝代修断代史不同,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涵盖面众多,既包括主干工作,即清史的纂修,也包括对清史档案资料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仅下面这套《清代诗文集汇编》,便需要一面墙的书架来摆放!
另外,伴随着清史的编纂,相关清史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因此,这并非一个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各种工作交叉进行,齐头并进,如此一来,国家清史编纂工程便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完成。 第二,在质量与速度之间,质量优先。 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清史的面世,因此也无法评价它的质量优劣。但在清史纂修过程中,集结了耕耘在清史领域的大家共同完成,且具备大量的档案资料支撑,而且保存下来的清史档案十分丰富,单纯梳理档案都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清史的纂修是个细活,为了保证清史编纂的质量,就不能太过于苛责速度。
当然,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我们今天的习惯用法肯定是以白话文为主,所以今天清史的出现,定然是与前面诸多朝代的风格不一样的,至于最终这部清史更容易为学界、世人所接受,还要等清史面世之后再进行衡量。 第三,清史编纂项目已接近尾声。 实际上,因众学者水平不一,所承担的各个部分难易程度不同,加之编纂过程中的不统一性,因此,清史编纂还是历经了很长时间。如果从民国初年算起,清史的撰修工作已历经百年。也正因如此,有不少朋友都显得十分“焦急”。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好消息已经在路上了。只是,我们还不能太过着急。毕竟,编纂是其一,审定刊印同样是一个大工程,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送来的稿子,需要有一个审阅和修改的过程,这也是为保证清史纂修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如今的清史编纂已经到达了审阅修改的程度,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部全新的完整的清史将会面世,我们共同期待吧。
可惜,一方面与之前的朝代设立一个国史馆,由总裁官统一指挥,共同整理编纂不同,民国时期的很多学者都是在家修的,组织较为散漫,且众人水平参差不齐;而另一方面,适逢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经费难以维持,所以清史的编纂历经了一波三折,最终只完成了清史稿的编纂。 清史没有修完,一直成为中国人的遗憾。加之上世纪60年代,台湾为于大陆争正统,组织学者编纂了《清史》,更加使得大陆修《清史》迫在眉睫。 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的倡导下,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纂修清史的报告,由清史学界的大家戴逸先生出任首席专家,启动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继民国清史稿之后,编纂一部真正的断代史。
我们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术研究之中,已然改变了此前用手书写的局面,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因此,速度也应大范围的提升,那么,为什么“清史”编纂工作至今已经将近20年了,仍然没有面世?实际上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是一个大项目,涉及方面众多。 与以往朝代修断代史不同,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涵盖面众多,既包括主干工作,即清史的纂修,也包括对清史档案资料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仅下面这套《清代诗文集汇编》,便需要一面墙的书架来摆放!
另外,伴随着清史的编纂,相关清史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因此,这并非一个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各种工作交叉进行,齐头并进,如此一来,国家清史编纂工程便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完成。 第二,在质量与速度之间,质量优先。 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清史的面世,因此也无法评价它的质量优劣。但在清史纂修过程中,集结了耕耘在清史领域的大家共同完成,且具备大量的档案资料支撑,而且保存下来的清史档案十分丰富,单纯梳理档案都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清史的纂修是个细活,为了保证清史编纂的质量,就不能太过于苛责速度。
当然,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我们今天的习惯用法肯定是以白话文为主,所以今天清史的出现,定然是与前面诸多朝代的风格不一样的,至于最终这部清史更容易为学界、世人所接受,还要等清史面世之后再进行衡量。 第三,清史编纂项目已接近尾声。 实际上,因众学者水平不一,所承担的各个部分难易程度不同,加之编纂过程中的不统一性,因此,清史编纂还是历经了很长时间。如果从民国初年算起,清史的撰修工作已历经百年。也正因如此,有不少朋友都显得十分“焦急”。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好消息已经在路上了。只是,我们还不能太过着急。毕竟,编纂是其一,审定刊印同样是一个大工程,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送来的稿子,需要有一个审阅和修改的过程,这也是为保证清史纂修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如今的清史编纂已经到达了审阅修改的程度,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部全新的完整的清史将会面世,我们共同期待吧。
上一篇:5本重生穿越清史民初类小说,醒掌天下权,醉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