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研究

清史专家说雍正就是篡位,大义觉迷录是欲盖弥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雍正帝为此亲撰上谕驳斥,编纂《大义觉迷录》一书,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违,弄巧成拙,欲盖弥彰,愈描愈黑,留下生动而曲折的历史故事。

看到这段话,可能有读者要骂街了,所以这里首先要强调,这不是笔者说的,而是一位清史专家在去年六月出版的新书中说的。这位作家姓甚名谁,那本书叫什么名字,请恕笔者不能写明,因为咱们就事论事,没必要针对某个人,而且那位专家已经挨过耳光了,咱们不提也罢。

但是这位清史专家说雍正编纂《大义觉迷录》是替自己的十项大罪自辩,而且是欲盖弥彰愈描愈黑,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位清史专家真的看过《大义觉迷录》吗?否认那十项莫须有的罪名,怎么是“欲盖弥彰,愈描愈黑”?

如果放在十几二十年前,这位专家怎么说,估计我们都得信,因为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一万个人里也不见得有一个人真看过《大义觉迷录》。但是时代不同了,现在只要搜索这几个字,就至少能蹦出三五个网站,那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相关解释与讨论,再想忽悠人,可就太难了。

看过《大义觉迷录》的读者都知道,那本书其实就是曾静审讯笔录汇编,穿插了一些地方督抚的奏章和雍正的上谕,主要的话还是曾静自己说的,而且是自扇耳光,把自己造的谣都澄清了。

《大义觉迷录》跟“雍正十宗罪”本无多大关系,更多的是华夷之辩和谋反阴谋——曾静是要推翻清朝统治,他才不管雍正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顺取呢,他派学生张熙取做岳钟琪的工作,也不是要为废太子胤礽或老八胤禩“夺回”失去的皇位,这件事在《清史稿》列传八十三(岳钟琪)和列传七十八(杭奕禄)两篇中写得很明白:“靖州诸生曾静遣其徒张熙投书锺琪,劝使反。”“湖南靖州诸生曾静遣其徒张熙变姓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锺琪,略言清为金裔,锺琪乃鄂王后,劝令复金、宋之仇,同谋举事。”

从上面两段史料来看,曾静并不关心雍正继位的合理合法性,他的侧重点跟朱元璋有点相似,不管是胤禛还是胤礽、胤禩当皇帝,他都是要撺掇岳钟琪起事的。

曾静偷鸡不成蚀把米,很快就认怂了:“廷鞫,自承迂妄,为留良所误,手书供辞,盛称上恩德。上命编次为大义觉迷录,令杭奕禄以静至江宁、杭州、苏州宣讲。”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就明白了:雍正根本就没有主编什么《大义觉迷录》,而且他每天有批不完的奏折,根本就没时间去当什么总编——专家可能以为雍正每天跟他一样,吃完猪都炖粉条子就没事儿干了。

虽然曾静已经承认自己造谣,但是清史专家们是不承认的,这就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且造谣的还能拿到可观的版税——雍正皇帝又不会从泰陵冲出来,把他拉过去打板子。

读者诸君想看《大义觉迷录》,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这也是“专家”不好当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不再是掌握史料的唯一群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专家们也要感叹:这一届的读者不好带,忽悠不好,就会挨耳光!

咱们不喜欢用手打耳光,但是清朝少数几个靠谱皇帝之一的雍正皇帝被说成“欲盖弥彰,愈描愈黑”,这就有点“叔叔可忍,婶婶也不可以忍”了——雍正本无必要自辩,更没时间自辩,而且那“十宗罪”也根本不值得一辩,即使才疏学浅如笔者,也能各用一句话就把那“十宗罪”说明白。

一、谋父:胤礽贵为储君,稍有不慎,就被康熙瞬间拿下,连一点反抗余地都没有,一个雍亲王胤禛,又怎么有能力谋杀父皇?雍正觐见的时候,大内侍卫、起居注记录者、太监宫女环伺,就是吃药,也要经过好几个人品尝,哪那么好下毒的?

二、逼母:四儿子当了皇帝,和十四儿子当皇帝,乌雅氏都是太后,而且他一开始地位并不高,对朝臣的影响力几乎为零,雍正为啥要逼她?

上一篇:避暑山庄:一座皇家园林,半部浩渺清史
下一篇:没有了

Top